这块被秘藏于日本的“太监墓志铭”就是《高延福墓志》,此碑是以行书入石的刻石墓碑,首次看到这上面的字还以为是《兰亭序》呢正规网上股票配资平台,其中字迹满满的王氏笔法味道,可见其书写之人必是精学王羲之的笔法。
这是比较罕见的唐代以行书入碑的碑文,李北海被称为唐人以行书入碑第一人,或许正应如此后来者模仿者也就多了起来,此碑虽没有其他名帖出名,但其在历史上也曾占有一席之地,它的笔风都是盛唐风的细腻勾勒, 其字迹润婉美,有二王的神韵。 它的全称为《大唐故中大夫守内侍上柱国渤海高府君墓志铭并序》,这名字可真长,足有22字之多,可见其墓主人在生前的身份有多尊贵。
此碑的墓主人是高延福,这个名字或许在历史之中并不算是显赫之名,但如若说他的干儿子高力士的话,应该就有很多人知道了,是的,他就是高力士的干爹,出身于渤海高氏,在宫廷中历经五朝,从唐高宗到唐玄宗,见证了唐朝的兴衰起伏。 他为人谨慎,深得皇帝信任,更因收养了高力士而名留青史。高力士,这个从岭南大族冯氏走出的宦官,因家族变故入宫,却在高延福的庇护下崭露头角,最终成为玄宗朝最具权势的宦官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搜索一下,这里就不多阐述了。
展开剩余80%此碑上的书法之美堪称一绝,它采用的行书书写,在唐代的碑刻之上是比较少见的,在唐楷盛行的时代里,主流还是以楷书为主,不过这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,在唐之前不是以魏碑为主吗,在在之前则是以隶书为主,所以这也就是创新的意义吧,但并不是说无根之创新,像这些字体都有史可究,一脉相承。
此碑它写得既有晋代行书的飘洒劲儿,又没丢了唐代楷书的规整讲究。细看能发现,字里有王羲之《兰亭序》的影子,还能感受到唐代书法家李邕的风格影响。这种把不同风格融在一起的写法,让《高延福墓志》在书法史上特别独特,成了研究唐代行书发展的重要资料。
此碑最初是被发现于陕西长安的一农户家中,差一点就被当作基石来使用了,乾隆四十六年,毕沅以二万钱将其购得,并移至灵岩山馆。毕沅对这块墓志喜爱有加,不仅精心修复,还制作了精善的初拓本。
初拓本字迹清晰,每一个细节都被完美还原,成为了后世学习和研究《高延福墓志》书法的重要资料。然而,随着拓印次数的增加,原碑逐渐受损,字画越来越细,字口也不再清晰。因此,初拓本的价值愈发珍贵,成为了书法爱好者梦寐以求的珍品。
现在这块《高延福墓志》原碑,藏在淮安市博物馆里。而那珍贵的 “初拓本”,在近代不知因何原因被传到了日本,然后就一直被秘密收藏着,没几个人见过。直到之前它公开露面,一下子就赢得了所有人的称赞。
对于学书法的人来说,这个初拓本特别有用。平时常对着它临摹,既能学好楷书的规矩,打牢书法基础,让控笔更稳、更精准,还能在练字的时候,同时学到两种不同的书风 —— 既有灵活生动的感觉,又有浑厚大气的气势。
声明: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正规网上股票配资平台,侵删!
声明: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删!
发布于:广东省益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